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

跳脫框架的思想富翁:Tera Thinker 的創業指南

採訪:林芝安 / 吳欣晏 / 麥琳

撰文:麥琳

審稿:吳欣晏

「因材施教」你贊同嗎?當然。
但教學環境常常無法如我們所願。

在台灣,將近二十萬名學生被評定為基本學力不足,「基本學力不足」意即該名學生在在學階段獲得的知識,無法讓其畢業後能順利生存於社會,不但如此,這個族群的佔比甚至為鄰近國家之首。大班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差異性無法被顧及,也造成學生程度急速 M 型化。

這樣的教學困境被執行長楊淳佑看到了,於是有了 Tera Thinker。

「我們希望每位學生,都能依照他的學習程度,學到最個人化的教材。」

「Tera Thinker 人工智慧自適應學習系統」透過學習過程數位化來收集資料,再將資料分析後,依照學生的進步幅度,動態提供客製化的題目。
不僅縮小學生程度落差,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而激發學習動力。

熱忱與經驗的種子

Tera Thinker 創辦人兼執行長楊淳佑,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電資學院學士班,從高中就開始持續參與教育相關社運。技術長林倢愷則是來自清大電機系,研究語言相關人工智慧多年,在許多主題中,選定教育領域開始發芽生根。


「它不是那種你睡一覺起來就突然想到的 idea;比較像是你生活中很多的觀察與經驗,累積下來,慢慢才出現的方向。」對教育議題的持續關注,與渴望改變現況的抱負,使楊淳佑開始思考,如何將現在專業與過去經驗結合。

因為這樣,教育 AI 化想法的雛形也油然而生。

化逆境為順境:善用學生環境資源

學生創業大多缺乏經濟來源與人脈,因此不被看好。但楊淳佑沒有因此氣餒,反而善用學生優勢與周遭資源,積極的參與活動、比賽,因此獲得不少的幫助與輔導。

Tera Thinker 最初出自於清大車庫(由踏入業界的清大校友組成,目的為輔導清大創業團隊的培訓空間),其後又分別從清華創業日比賽與創業實戰學習平台中,奪下第二名的佳績與上萬資金。除此之外,團隊還參加了 U-start 計畫(教育部給學生創業團隊的補助計畫),與 AppWorks(大東南亞地區專門投資 AI 與 Blockchain 領域規模最大的新創加速器)。

「學生創業有學生背景的優勢,大家會看在你是學生的份上給你比較多的資源支持,反而脫離在學階段後不一定有這樣的好處。」楊淳佑說。

化敵為友:從互利角度看待同業

對新創企業來說,市場競爭是事關公司是否得以存活的難題。「如何在相似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及「產品如何在市場上持續獲得使用者的青睞?」更是創業永續經營的一大考量。然而,談到對其他線上教育學習平台的看法,楊淳佑卻看到不同面向,他分別以「均一」和「PaGamO」兩個線上學習平台為例。

「這些平台到底跟你是不是競爭關係?我覺得不必然。」他認為前者旨在教育資源普及化,希望讓每個人都可以免費、輕易的找到教材學習及使用;後者強調遊戲化教學與遊戲化學習,希望讓同學能夠享受學習過程。而 Tera Thinker 系統的初衷,則是為了幫助學生節省時間,並達到高效率學習。

所以,他們即使主題方向極度相似,但關注的內容、方向跟方式卻不盡相同。他也提到,對於現有的其他線上學習平台,曾考慮能否增加客製化教材跟進度分析的輔助功能,因此在未來也不無合作的可能性。至於中國大陸的平台,因為有地緣政治與內容取向的差異作為先天屏障,會較難攻入台灣市場。楊淳佑分析,目前多數的平台創立者脫離學生時期已久,在接近學生客群時會有一定的門檻和難度,而他的團隊此時擁有學生背景,反而是相對優勢。

從他侃侃而談的過程中,可見其面對問題時從容卻謹慎的態度,以及多面向的思考邏輯,是他不被現況擊倒與成功領導團隊的關鍵。

化危機為轉機:視課綱變革為墊腳石

論及教育創業,楊淳佑第一個反應是他「選錯主題了!」,因為教育要考慮的變因之多,舉凡教育環境的變化、學生適應程度,或是家長看法、制度改革……還有現已上路三年的 108 課綱都包含在內。

為了使教材跟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及為了讓學生在習得知識以外,也能擁有生活的適應力和培養面對挑戰的正確態度,新課綱比起舊課綱在學測考題上也增加更多開放式問答類型的題目。雖然課綱的確影響了 Tera Thinker 題庫的調整,但改變並不劇烈。

「如果你去看 108 課綱的學測範例考題,你會發現它還是有非常明確的評分標準和guideline,告訴你應該要怎麼回答。」楊淳佑以最常被提到的素養題為例,一個閱測題可能會涵蓋好幾個科目的內容在內,但對系統來說,調整幅度並不大,只需要將各科目的程式融合運作即可,在系統正式上路後也不會成為難題。林倢愷在一旁補充,AI 本身的適應速度就比其他統計方法還快,而且系統在解析題目的功能上,也有加入語意理解的技術,所以並不擔心。

就教育類產業來說,發展方向與市場運作的一大影響力來自家長,在亞洲市場上則更為顯著,因此 Tera Thinker 在創業初期,做了關於家長想法的市場調查。關於家長一直介入學生學習的原因,楊淳佑認為,除了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的好之外,也出自於擔心或不信任。

「我們希望系統能夠讓分數的概念透明化,不再只是 60 分跟 90 分的差別,而是讓家長能夠看到孩子成果背後的真正原因。到底『學習狀況如何?』『是真的在偷懶,還是他已經盡力了,只是沒辦法跟上進度?』。」對於家長在小孩學習上的看法,Tera Thinker 團隊想要解決的,是家長擔心學生學習狀況的根本問題。他們也將家長視為調整產品重要的建議來源與方向。

談到系統未來的發展走向,楊淳佑坦承,其實系統能在台灣看到前景發展性的一大原因就是考試領導教學,但這並不是 Tera Thinker 想要提倡或完全贊同的。

「考試有它的必要性,但不應該當作唯一的標準。」雖然無法直接改善台灣長年累積下來,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環境,但團隊仍希望學生能透過系統的幫助縮短準備考試的時間,並利用多餘的時間發展個人自我與興趣。林倢愷也清楚表示,系統的改動方針除了參考校方及家長方的意見,最後也會回到學生本身對系統的看法及體驗感想,並經過分析後再做出調整。

「至於未來,系統能不能在學生後期培養個人志趣的方面,給予更多主動的輔助力道,這個我們也還在做各種想像。」

創業不是學習的終點,跳脫框架思維是關鍵

「過程中,你不會知道下一步往哪裡走。『會不會掉進一個陷阱,從此爬不起來?』都是未知的。唯一能支撐你走下去的動力,是你知道你的目標在哪裡,而那個目標要能夠支撐你到開始賺錢。」

對於創業所需的特質與能力,楊淳佑表示,其實最重要的是跳脫框架的思維,因為過程中多數問題不會是之前遇過的,而教育 AI 化的主題,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思維才產生。

台灣的技術和資源不輸國外,但學生卻普遍缺乏靈活思考的能力。事實上,在 Tera Thinker 籌劃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反而不是來自 AI 或教育領域等技術層面。

問到創業過程是否曾有後悔過以前沒學的知識,楊淳佑的回答是,「你會忙到沒有時間後悔,你一旦發現你有什麼不足的地方,第一個反應是趕快把他學起來,而不是去後悔。而且這個過程會比你想像的還頻繁發生。」對他來說,沒有什麼事是創業前應該先學好的,也沒有人是什麼都會才開始創業的。

「如果你真的認為有價值的話,就算別人嘴你,你還是會做下去,而且會試圖把它做的很好,中間就算遇到什麼困難你還是會去解決他,遇到什麼東西不會的你還是會去把他學會。」楊淳佑笑著說,自己是一個什麼都很喜歡學一點的人,因為創業幾乎什麼都要會,這樣的個性也因此對創業帶來不少的幫助。但比起能力,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創業的起心動念與價值,而價值不只用金錢衡量,更包含自我實踐或對社會的貢獻。

楊淳佑看事情的多元角度,正呼應他所強調「跳脫框架的思維」,是學生創業優良典範。

「要 Stick to your dream。」楊淳佑說。
他也用這句話鼓勵想創業的同學,自己的方向和明燈只有自己清楚,堅定朝著目標不要氣餒,就會看到成果。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