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者:黃韶安、林宜蓁、潘柏喬
審稿:陳心潔、解之閑
「讓毛孩吃得更好,陪我們一起慢慢變老!」
汪喵星球是一家主打寵物食品的公司,以一般大眾可以接受的價格,販售健康的寵物飼料,讓寵物的正常營養餐不再是奢侈品。

汪喵星球與其他市面上常可看到的大品牌不同,其營運架構為自產自銷,去除中盤商與進口商在產品當中的層層抽利,這樣的營運架構,有效壓低了產品售價,使得其價格只有一般市面上寵物飼料的一半,甚至更低。因此在近年來,汪喵星球席捲整個台灣市場,在寵物展上也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
清華創業日的團隊發現:汪喵星球的創業者竟然是清華工學院的校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決定要動身訪問這位畢業於清大工學院學士班,主修電機與材料的創業家—孫宗德。
「喵嗚~」一進到汪喵星球的公司就有一聲貓叫聲傳來,迎面走來一隻褐色的貓,原來汪喵星球在公司營運的同時,也有與動物組織合作,如徐園長護生園及其他中途,用辦公室的空間做TVNR[1]。

另一種控管流浪動物數量的方式,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收容所,汪喵星球也不遺餘力,以提供「格外品」[2]的方式,協助收容所營運。近年來,汪喵星球還與部分中途合作,辦送「嫁妝」的活動,提供200~1000元不等的產品,贈與領養者,減輕領養者的負擔。憑藉自產自銷的方式,汪喵星球地在台灣這個強敵環繞的寵物市場,殺出重圍,創造出一個屬於台灣的寵物飼料品牌。並在有成之後,回饋於消費者,這就是孫宗德的汪喵星球。
[1] TVNR即為誘捕(trap)、注射疫苗(Vaccinate)、絕育(neuter)和原地回置(return),可以有效地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
[2]「格外品」,意指市場規格之外但品質無虞的產品。
從貓奴開始的企業家
創業之路並非理想中的一帆風順。
孫宗德之所以創業,源自於他對自身能力的不肯定:在大學學業之中表現不亮眼的他,在學期的第一次期中都表現不甚理想,通常需要在第二次期中或期末扛起高壓,並在短時間內做出應對,依靠短期的應變能力才能低空跨過修課門檻,這讓他在同儕之間表現不突出。他認為如果這樣的自己投入業界,也只是泯滅於平凡的一個普通工程師,即使他認真做了,也只能和別人做得差不多;在大四在準備研究所時,他發現同系朋友們往往是出於危機感所以準備研究所,因為恐懼沒有安穩的工作所以往上鑽研,希望畢業之後能夠找一個穩定的工作,但孫宗德要的不是這種對未來的恐懼,他想在同儕中走出別條路。
「如果放開恐懼的話,我可以做到什麼?」孫宗德當時對自己這樣問道。總結他不錯的抗壓性以及短期應對問題的能力,他給自己一個答案「創業」。但單單談創業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卻是太遠、太空虛,所以他給自己一個可以緩衝、可以犯錯的時間,那就是「創業研究所」。他想要以大學畢業後的兩年時間自行創業,如果在這兩年成效不彰,他還可以退回業界繼續做工程師,而時間剛好是在大學剛畢業的兩年,所以他自稱這是「創業研究所」。
「創業研究所」主要先以高中大學時期的人脈關係,組織小型的三人創業團體,以他所觀察到的市場問題進行創業。創業規模不求大,主要以小規模試試市場水溫,同時進行自我歷練,在這一段時間,體驗過新手、菜鳥容易犯的錯、疏漏,並不斷修正,因為在這段時間他們犯錯所需付出的成本是最小的,因為投入的成本也不高。
這個說法成功說服他的家人,孫宗德說道,爸爸曾經擔心他太好高騖遠,對他是否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市場需求,並以此創業感到不確定。孫宗德認為,或許父母的表達方式有些粗暴,但初心都只是擔心自己的孩子,關心是否會有出路。只需要好好解釋,並規劃好自己退一步路該如何走,家人其實不是一個很大的創業門檻。
孫宗德認為他們在開始創業的時候有「三沒有」,分別是「沒有經驗、沒有能力、沒有錢」,而創業研究所主要就是克服這三個問題。在這段期間,把經驗與能力藉由這兩年的機會去實打實的積累。在這種新創的創業公司,雖然壓力非常的大,但同時累積能力與經驗的速度也相對快速許多。而最後一個「沒有錢」,則是藉由參加政府鼓勵青年創業的各式活動中獲得獎金,做為公司的第一桶金,孫宗德以自身舉例提到:政府雖然有舉辦很多高額獎金的創業活動,但大都需要全職投入。可是創業這檔事全職都不一定做得好,何況是兼職。他就是在大學畢業的這兩年,透過參加政府的創業比賽,成功取得公司的續命錢,幫助公司撐過草創時期。

對孫宗德來說,選擇關於創業的題目是偶然的,他說自己有一個小筆記本,書中專門紀錄生活問題,而當時,他觀察到台灣貓草市場的不正常。貓草屬於溫帶植物,台灣雖位處亞熱帶與熱帶相交,照理來說是種植不出貓草的,前陣子卻興起一股養貓草的潮流,儘管怎麼種都種不活。這時孫宗德構思使用酵母菌的抑菌技術,來突破當時種不出貓草的窘境,而這項技術也可以說是他創業的開門磚,藉由這項技術,他參加國內政府舉辦的創業活動,並由這些活動獲得他創業的基金。有了這個經驗,孫宗德說道,如果要兩百萬左右的草創基金,盡量參加政府舉辦的創業活動,不要選擇天使投資人,因為剛剛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只有「三個沒有」,在這三個沒有的情況下,很難去說服天使投資人要投資公司,而就算入股了,條件也會相當難談,比如說:天使投資人會要相當多的股份比例,這對創業公司是相當不健康的。
創業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創業本身
當我們談到創業遇到的問題時,孫宗德笑了笑,答道:「有很多,你們想要聽哪個?」
在做貓草逐漸轉型到做寵物飼料時,孫宗德的汪喵星球曾經遇到過配方抄襲的問題,一開始公司引用的食品配方式是公開在某個臉書的寵物食品社團裡的,然而隨著目的取向的改變(由自產自用到販賣)以及影響到其他既得利益者,公司的細節開始一一被放大檢視。這時候就有人注意到產品的配方書中有附錄不得作為利益用途,雖然事後汪喵星球有詢問並徵得那位發明配方的營養師意見同意,但在當時這風波仍在網路上蔓延,更少不了一些無厘頭的謾罵。
之後,在轉型初期,汪喵星球曾一度面臨到拆夥危機,因為公司經營的理念不合,當初孫宗德拉入夥的同學看到創業不見起色,想要拿走這公司屬於他的部分,但由於公司當時的狀況不好,沒有辦法負荷這種情況,如果合夥人拿走了屬於他的部分,汪喵星球就要面臨倒閉的危機,這時孫宗德跟合夥人約定了一段時間,如果公司真的不見起色,那麼汪喵星球就到此結束。

雖然孫宗德回答得很輕鬆,但在訪問當時還是可以感受到他當時的情緒,如果汪喵星球走到那步就停了,孫宗德等於做了好幾年的白工,即使轉行要再入業也晚了同濟好幾年。幸運的是,在這段期間內,孫宗德仔細想想當初創業的願景與心態,配合市場需求對公司開始做出一些微調,終於趕在時間之內達成他與合夥人所約定的目標,讓合夥人重新看到公司的可能性。
說完這件事,孫宗德說道:「我覺得對合夥人有些愧疚,感覺公司跟當初我跟當初拉他們近來許的願景有所差異。」作為一個很在意員工的老闆,當初他就曾經想當一個沒有架子的老闆,可以在員工之間混得開,但是現實卻與想像的截然不同,反而員工們都希望孫宗德可以有正常老闆的架子,該公事公辦的就公事公辦,雖然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卻是最大的公平,反而有助於團隊的正常運作。這讓孫宗德非常驚訝,起初有些不適應,但為了團隊和諧,孫宗德後來發現這才是一個團隊管理者應該有的樣子。

三年一個億的品牌負責人
「喵嗚~」
這時候貓咪跳上了桌子,並走到孫宗德旁邊,用頭輕輕蹭了蹭他的手臂,他也很自然地用手順了順貓咪的背。

談到清華大學,他覺得讀大學最重要的事並非學業上的知識,而是自讀自學的能力,孫宗德徹底貫徹了這個說法。他自畢業之後,在社會中自學,雖然美其名為「創業研究所」,但對其他人來說,卻也是很容易就荒廢掉的兩年,這不妨說是一場小賭博,用兩年的時間去換一個創業經驗。孫宗德做對了選擇,憑藉著短期應變能力與抗壓性,他從一開始單純的貓奴,開始留心生活周遭的問題,在大學四年之中找到自己人格特質,發現自己適合創業,就在大學畢業之後,試試市場水溫,並投入創業,這就是孫宗德。
一個從貓奴開始創業的台灣濕食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