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郭宥成/陳世御/張祐瑞
「夢想一號工作室致力於推廣魔術方塊,利用魔術方塊培養學生的專注力、記憶力、空間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我們相信孩子手上轉動的不是魔術方塊,而是對未來的無限想像,是五顏六色的夢想。 除了常態課程,我們更致力於公益推廣,每年寒暑假至偏鄉辦理魔術方塊公益營隊。」
節錄自夢想一號臉書粉絲專頁
夢起:關於團隊
採訪當日,夢想一號工作室團隊的創辦人、總務長及人資長等多名核心幹部皆有出席。
創辦人李孟一表示,起初會有創業的想法,一部分純粹是希望經濟獨立,另一部分是自己從小便在魔術方塊圈耕耘,從國中就開始累積魔術方塊教學經驗與方塊圈的人脈,他希望自己和魔術方塊圈的選手們可以透過自己熱愛的專長獲得不錯的收入。

也因為大一與同屆拾穗計畫的同學相識,發現他們明明跟自己年紀相仿,但在自己專業的領域上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就,甚至早已開始著手創業計畫。期許自己也要有一番作為,於是開始深思能成就的事業。從事魔術方塊的教學,成本是相對低的,只需要時間、專業以及一顆魔方便可開始教學,如此低成本又能把個人興趣及工作結合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有了全台灣第一間以魔術方塊教學為主的「夢想一號魔術方塊工作室」。
Q:團隊成員中大多都是選手,是什麼契機讓大家共同來創業呢?
林宜潔老師率先回答:「當初是孟一從魔方圈,一個個邀請著自己熟識的朋友們,才將夢想一號的團隊整建起來。」起初這些身經百戰的沙場猛將,聽聞創辦人的奇想,不免都有些彆扭,畢竟,有些夥伴僅有的相關經驗也不過就是教教同儕或親戚罷了。回憶起第一次帶班教學,宜潔臉上露出尷尬的微笑,第一次教課的經驗不甚理想。好在後來從教小朋友的過程中獲得莫大的激勵與成就感,因此決心致力於教學,將晦澀的觀念,轉變成淺顯易懂的實例與語言。雖然每個人留在團隊的理由不盡相同,但無疑經過一段掙扎,最後從中收穫。畢竟,「魔方對他們來說,從來都不是兒戲。」

現今的教學團隊有16個人,專職與兼課皆有,其中有三分之一為前/現任各項魔方的台灣紀錄保持人,為其創業路打下深厚的教學儲備基礎。而這個優勢帶來的,可說是讓消費者第一次看見夢想一號時,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專業。因為夢想一號的教師都是現下魔方界的一時之選,夾帶這個鋒芒,夢想一號率先嘗試將魔方產業以邏輯、手眼協調等等素養進行包裝,讓家長以及老師更直觀的了解學習魔術方塊的優點並與補教單位合作推出一系列課程,現下已經跟五間補教企業合作,提供補習班招生的管道,以新型態的才藝課程進入補教市場。
除此之外,團隊於今年(2019)十月開始開設夢想一號專屬認證班,並於結訓之後,授予態度優良且完整參與之學員認證書。相較於其他才藝,魔術方塊課程相對補習班來的更有挑戰性,標的受眾也更少,但是夢想一號卻能有效提升專業鑑別度以及紮實維護品牌形象等等,正因如此,他們堅持開設這門課程且持續的優化中。
有了一個成功的開始,夢想一號並不以此滿足,相關的規劃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團隊預計今年四月成立股份公司並入駐清華車庫,期望今年能再多與五間機構合作,而中長期目標則是在八年以內將團隊規模擴充至,擁有至少40位專任暨兼課教師,與50個以上的相關合作機構。
夢魘:關於瓶頸
Q:夢想一號目前的課程主要針對青少年,那請問,貴團隊有試著拓展主要搶攻市場的年齡區段嗎?如開設成人班等。
聽到這個問題,其中一位講師說到,他們的主要教學對象是小三到國三的學生,但也有許多成年人感興趣就直接報名,且與年輕學員一起上課。正當她想要繼續說明,李孟一緩緩地說到,其實在拓展其他客群的過程中,都有發現根本結構上的問題。以成年人為例好了,這個客群並沒有所謂「才藝市場的空白」這項夢想一號既有的銷售優勢,因為成人補習的比率相對起學生來說,已是低得可憐,更不用說是成人的才藝補習率。
然而,在這項大前提被抽離的情況下,夢想一號在技術上的強烈排他性便也無用武之地,因為,很少成年人會為了一個「玩具」放棄休息,甚至工作的時間。推及老年人的領域,魔術方塊是預防老年癡呆的一個很棒的工具,但是要投注時間與金錢在那種小孩子的玩意兒上,除了少數的長輩,對其他人來說,根本是天方夜譚。不幸的是,當少數真的是極少的少數,如此便不足以支持夢想一號跨足那個年齡層的市場,於是,他們只好堅守現有的市場,去進一步發展以及鞏固。

再談到團隊內部的困難,李孟一回答,起初團隊並無遇到任何毀滅性的致命瓶頸,但是在行政人員的培植上著實讓他下了不少功夫,要將一群選手,打造成老師的角色,又要將這一群老師打造成優秀的會計與人資。可想而知,這並不是單靠知人善任就可以實現的。其中關於人員的培養與訓練,更是身為一個創業者,必須考慮且兼顧到的。
在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前,李孟一談到另一個問題:不是將所有的利潤都與夥伴分享,就等於對他們尊重。過度的倚重反而會讓其失去與團隊最舒適的距離,進而產生壓力。尤其許多夥伴也是大學生,團隊的承諾轉念一想可能會成為一種綁架。身為一個新創團隊的領導者,能在每一步決定前都如此深謀遠慮,並且換位思考,也是我們需要向創業者學習的。
夢憶:關於轉型
「講他們能夠理解的話。」
這是李孟一在嘗試過許多行銷模式後的心得,起初隨著招生的開始,夢想一號團隊在編寫課程時,將課程分為好幾個階段,將專業技法、邏輯概念鉅細靡遺的分門別類,期盼在授課前,就能與學生、家長達到共識,有共同的學習願景。但他們漸漸發現其實很多的台灣家長,其實看不懂、在他們願意花時間了解前就可能失去興趣,許多家長在乎的是小孩子有沒有學到新的技能並能結合生活,但也有家長在意的是孩子下課後有沒有地方可以安置他,消磨他們從放學到家長下班可以接送的這段時間。
因此,夢想一號修改了課程的模式,改成以「期」的單位的方式,將課程分成四期,前兩期著重空間概念以及基本的魔方解法,第三期則是速解。確立了各「期」的課程目標,就可以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不只學會了不同種類的方塊,更精進了不同領域的能力。不但更能吸引家長注意,同時也使家長更容易了解課程內容以及上課目標,才提高將孩子送來學習魔方的意願。

夢續:關於展望
去年,夢想一號團隊在清華創業日拿下了第三名的好成績,而且,在眾多參賽團隊中,夢想一號是少數有成功繼續營運下去的新創團隊,我們不禁想問,有沒有什麼建議能夠給未來也想要參加清華創業日的團隊……
Q:以你們團隊參與創業日的經歷,有沒有甚麼建議給今年參賽的團隊?

「創業,從來就不是一件事,後面還有無限多件事。這無數件事情裡你一定有些會成功,一定有些也會失敗,所以勇敢接受失敗,把握每一次成功!在校園普遍鼓勵年輕人創業的社會風氣下,鮮少有人告訴過我們具體該做些什麼,有些人在鼓勵下卻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忘記創業的本質是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也不一定要創業才能達成。又或是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或點子,但在將它實體化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障礙,即便運用我們的所學,或是現有的資源解決了技術層面上的困難,面對更長遠的規劃,仍時常摸不著頭緒。假設有一名同學很會寫程式,也根據他的靈感編寫出了他所需的軟體,但對於寫企劃書、組建公司團隊、如何上架、市場機制等一開始通常一竅不通,更不用提到創業的資金問題了。
因此,創業真的不是一件事而已。與許多參賽隊伍相比,夢想一號並不是為了參加清華創業日才創業的,他們只是「順便」參加了。一開始目標就不同的情況下,產生出不同的結果以及高度。李孟一還特別引出了一個他稱之為「夢想一號生態圈」的概念。他解釋,不論是當夢想一號在2018年9月成功地開始了第一個常態課程時,或者是往後在與補習班等文教機構合作開課時,便試著將這些成功模式建立起一套適用的標準程序,以便往後可供複製並套用,透過這種積極進入市場的方式,夢想一號在業界找到獨特的生存模式以及定位,他也將此方法分享給未來想長存於市場的團隊,務必找到自己的定位,更重要的,建立一套標準的程序以及模式可供套用。
「並不是很創新的點子就一定會成功。」李孟一最後引出了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曾說過的:「如果你沒有失敗,代表你不夠創新。」藉以勉勵往後的參賽者。有時候不是你的想法不夠好、不夠創新才導致失敗,相反的,創新往往伴隨著失敗。不過,失敗只是一種努力過後的眾多結果之一,若能在失敗的過程中獲得什麼,進而提取出獨一無二的體悟和能力,那才是最珍貴的。只要在Google搜尋魔術方塊課程,便會出現在第一頁出現夢想一號的臉書頁面一樣,做為魔術方塊教育界的領航者,他們正在打造自己的夢想一號生態圈,而且,他們將會繼續走下去。